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徐勇 通讯员夏娇)在春潮涌动的汉江畔,一系列数据凸显了襄阳商贸市场的活力:2025年一季度,襄阳市发放商贸担保贷款13.1亿元,支持了4141名创业者、92家中小企业。公司。微型企业就业,创造了 9,164 个就业岗位。这是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首次季度回应,以专项贷款“邯港乡贷”为抓手,推动创业者担保贷款政策迭代完善。
据介绍,面对市场主体金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我市推出了“企业融资+贸易融资”组合模式。商人个人可享受30万元经济救助贷款和创业贷款贷款额度提高到70万元,综合贷款限额提高到100万元。中小企业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组合贷款,其中首期担保贷款部分给予50%财政贴息,商业贷款利率严格控制在4%以内。得益于这种“政策+市场”的结合,创业者融资总成本较上年降低了0.8个百分点,优质项目得以达到“3分钟审批、3天融资”的“向阳速度”。
“以前,人们需要准备十几份文件才能获得贷款,但现在他们只需在手机上刷脸并进行身份验证即可申请”。李商人利用“额惠办”应用的“随身小贷”系统,仅用刷脸识别和填写电子表格两步,三天就获得了30万元贷款。这我这得益于向阳打造的数字化商业融资平台。该平台整合了9个部门的56个数据资源,将审批时间缩短至14天至72小时,实现了“数据前期工作”而不是“批量前期工作”。
宜城市西瓜农王大林在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下,完成了从传统种植到智慧种植的革命性突破。种植园面积扩大至200英亩,并建成智能灌溉系统。亩产提高40%,直接带动周边20户农民年收入增加。 50万元。湖北乐港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获得90万元信贷支持后,中央厨房每日备餐能力提升至2万份,创造就业岗位70余个。 “金融+科技”融合的例子层出不穷是襄阳市“6+2”核心产业。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市将继续深化企业担保融资品牌建设,扩大创新金融政策范围,推动企业融资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襄阳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力和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