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办公室以“绝密”方式收集面部信息,超过2
发布时间:2025-10-15 12:51
该办公室以“绝密”方式收集面部信息,超过28000条数据被上传到云端并自动删除。检察官进行了后续调查并关闭了证据链。 吉姆新闻记者 姚云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包括上海某房地产公司非法采集人脸信息案在内的六起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和程序技巧,支撑诉讼工作。 A、B两家房地产公司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隶属于国内知名房地产集团。 2024年4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获悉线索,A公司营业厅内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拍照功能的摄像头,该公司涉嫌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面部信息。接受小费后,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调查发现B公司也有类似举报,并于同年5月9日立案侦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透露,A公司、B公司两家房地产公司在其办公场所安装了人脸拍照系统,未经消费者同意,继续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的人脸信息。但要确定对公共福利的损害,需要确定非法捕获的持续时间、拍摄的照片数量以及其他重要的最终证据。由于该房地产公司每天都会将本地数据上传至云端并自动删除,检察官在初步检查时无法从本地人脸采集系统中识别出人脸数据,无法形成该公司非法获取并使用人脸数据的证据链。面对定位资料、取证困难,青浦地严格人民检察院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技术检察部请求技术援助,并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侦查工作。借助市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智能图像分析和电子数据检验的技术优势,办案团队决定转变工作心态,自始至终打破传统检验模式,采用数据跟踪逆向检验方式。最终,涉案两家房地产公司自2023年以来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人脸敏感信息28000余条。2024年6月20日,青浦区检察长向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发出财政建议,要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查处涉及该事件的公司。依法收集、储存、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接到检察官建议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即对该公司展开调查,督促涉事公司及时整改,依法对A公司、B公司各处5万元行政处罚,并督促其所属房地产集团对其营业场所进行全面整改。